春华秋实,桃李沁香。在这个收获期望的时节,我们迎来了第36个教师节。在此所领导班子向全体研究生导师、教育工作者和为科教融合事业无私奉献的各位同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近代物理所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岁月如歌,天道酬勤。过去的一年,研究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建设稳步推进;国内首台连续波重离子直线加速器与分离扇回旋加速器联合调试成功出束;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核物质相结构与重元素合成研究”通过立项论证;我国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注册上市并开始临床治疗。
千尺之台,立在根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研究所全体职工和研究生临危不惧、坚守岗位、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研究所秉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同时,研究所首批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与化工”专业领域工程博士培养点,牵头承办的国科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与11所高校(新增华北电力大学)共建的 “菁英班”本科生联合培养体系日臻完善,多名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所读研深造;此外,研究所与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桃李每从肩上过,人才多是梯上来。近代物理所现有一支包括192位博士生导师,183位硕士生导师的德才兼备、敬业爱生,具有广博知识和家国情怀的师资队伍,培养在学研究生400余人,每年指导来自各高校进行科研实践的学生100多名。2020年,韩成栋同学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指导教师陈旭荣研究员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李文建研究员、甘再国研究员和杨杰研究员获得“兰州分院优秀导师”荣誉称号,李明治老师获评“兰州分院优秀教育工作者” 。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勇毅笃行,任重道远。各位教师,让我们互相勉励、共同期许,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全身心投入育人、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开启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新征程,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征程献礼!
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所领导班子
2020年9月10日
9月3日至4日,近代物理所组织2020年新入所研究生赴榆中县开展为期两天的素质拓展训练,共89名学生参加。
此次素质拓展培训随机分为6个小组开展比拼,分别完成了“极速60秒” “穿越电网”“高空断桥”“风雨人生路”等挑战项目。培训期间,同学们密切配合,活动的过程也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处处可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最后的毕业墙环节,当全体同学以22分58秒的优秀成绩登上4.2米高墙的那一刻,热烈的掌声与发自内心的欢呼声响彻了整个场地,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本次素质拓展培训,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凝聚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积极心态、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1 新入所研究生素质拓展培训开营现场
图2 勇攀毕业墙
经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论证、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答辩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近代物理所于7月9日正式获准在“材料与化工”专业领域培养工程博士,成为国科大首批获得该专业领域工程博士培养点的培养单位之一。
该工程博士培养点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有助于形成理学与工学兼备,学术型与专业型互补的多层次研究生培养体系。同时,有助于依托国家重大科技装置与工程项目,宽口径培养核材料与工艺技术、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核技术相关材料科学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图:论证会现场(邱嵘/摄)
6月19日,近代物理所在工艺楼前草坪举行202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赵红卫院士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辞。在所的所领导成员、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导师亲友、全体毕业生、部分近代物理所与兰州大学联培本科毕业生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时刻。
下午4时,毕业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平宣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关于准予陈涵等9名研究生毕业的决定》和《近代物理研究所关于准予陈鹏辉等41名研究生毕业的决定》等文件。随后,赵红卫在致辞中代表研究所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在毕业生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之际,他也给同学们送出了临别寄语,希望毕业生们能够胸怀国家,有所担当,以足够的自信勇敢地接受挑战,将个人前途融入国家发展的伟业之中。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和机遇,能够用长远的眼光发现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精神解决问题。随后,在高昂奋进的音乐中,袁平研究员、马新文研究员、原有进研究员和李文建研究员代表导师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赵红卫院士为毕业生拨苏正冠,并握手祝福。
赵行波研究员代表导师发表临别赠言。他祝愿同学们毕业愉快,希望毕业生们学会感恩,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能够把在研究所学到的知识与科研能力用到新的单位新的事业中去,在人生新的阶段书写出绚丽的篇章。
2020届博士生张吉才代表全体毕业生向研究所和导师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表示将铭记导师们的教诲,继续坚持一名科研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开启全新的旅程,同时希望学弟学妹对自己的未来早做规划,在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时能更加从容。2018级硕士生张雪甜代表全体在学研究生向即将远行的师兄师姐送上祝福。
最后,2018级的同学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独唱、乐队演奏和吉他弹唱等节目为毕业生们送行,毕业典礼在温馨欢快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图1:赵红卫致辞(杨作桥/摄)
图2:袁平宣读《决定》(杨作桥/摄)
图3:毕业典礼现场(杨作桥/摄)
10月9日,第十七届全国核物理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期间,揭晓了第七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获奖人员名单,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张志远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蓝江山在列。其中,蓝江山是唯一以在学研究生身份获此殊荣的科研人员。
蓝江山于2016年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攻读硕士学位,2019年考取博士后继续在近代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赵行波研究员。蓝江山和他的合作者首次通过光前哈密顿量方法,计算了自然界最轻最常见的两种介子(π介子和K介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演化后,所得结果与众多实验结果一致,这样就可以理解实验中观测到的强子结构,该工作发表在Phys. Rev. Lett. 122, 172001 (2019)上。此外,在学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篇中文核心论文,以第二作者发表了2篇SCI论文,讨论了完全不同的物理问题,包括胶子凝聚问题。
“胡济民教育科学奖”设立于1999年,旨在纪念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胡济民先生,缅怀他在开创我国核物理、核聚变科学和教育事业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鼓励为发展我国核物理与核聚变事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教工作者和研究生。2000年,评审委员会颁发了首届“胡济民教育科学奖”。从第二届(2004年)起,该奖每三年评选一次,与全国核物理大会同步,包括本届已有48名科研人员获奖。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35届教师节。在此,所领导班子向全体研究生导师、教育工作者和为科教融合事业无私奉献的各位同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
在过去的一学年,我所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深入推进 “十三五”规划实施,协同创新成绩斐然,科研硕果累累,教育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代物理所承担的两个“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稳步推进;研发的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完成检测和临床试验;由我所牵头承建的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正式授牌。与此同时,我所与高能所共同牵头,与上海应物所、理论物理所等兄弟单位共建的国科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与10余所高校共建的“英才班”“菁英班”本科生联合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规模扩大;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核物理青年科学家学校(NUSYS)。2019年,我所 73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与兰州大学联合培养的首届27位本科生顺利毕业,蓝江山同学获得了2019年度“胡济民教育科学奖”……
新的学年,我所在籍研究生总数达到415人,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教书育人的任务更重。在新起点上,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创新育人的事业。
衷心感谢大家过去一学年的辛勤耕耘!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所领导班子
2019年9月10日
近代物理所2019年度“走进国家实验室,感受魅力核科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于7月14日至20日在兰州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25所高校的60名优秀大学生参加了活动。
开营仪式上,近代物理所肖国青研究员作了“先进重离子加速器及其应用”的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代表性科研成果、正在开展的重点科学研究项目、两个“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以及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在治疗癌症方面成果转化的最新进展。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营员们聆听了10余场涵盖近代物理所各主要学科研究方向的前沿讲座,参观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直线加速器室和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等多个实验室,全面深入了解研究所学科专业方向,并根据个人兴趣与有报考意愿的导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综合素质面试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此外,同学们还前往甘肃省博物馆、中山铁桥、兰州城市规划馆进行了参观,了解了兰州的历史文化,并开展了拓展训练活动。
临行前夕,同学们在近代物理所学术厅观看反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内幕的电影《横空出世》,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
通过夏令营和暑期学校的系列活动,同学们既领略了兰州的文化底蕴,又见证了蓬勃发展中科技创新的兰州,彼此间收获了友谊,加深了了解,更加坚定了今后追求科学梦想的信念。
图:夏令营活动精彩集锦
6月21日,近代物理所在学术厅举办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所长徐瑚珊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辞。在所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导师代表、全体毕业生、毕业生亲友、部分近代物理所与兰州大学首届联培本科毕业生一起参加了这一难忘的人生庆典。
下午4时,毕业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红卫研究员宣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关于准予陈康等16名研究生毕业的决定》和《近代物理研究所关于准予安石等57名研究生毕业的决定》。
徐瑚珊在致辞中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在毕业生踏上新的人生征程之际,徐瑚珊送给大家三句话作为临别赠言,一是要常怀感恩之心不忘本;二是要持续努力不懈奋斗;三是要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他希望毕业生常回家看看,并表示近代物理所是大家永远的栖息港湾和精神家园。随后,在高昂奋进的音乐中,赵红卫,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平,实验物理中心主任张玉虎和嬗变化学研究室主任秦芝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徐瑚珊为毕业生拨流苏,并握手祝福。
导师代表孙良亭研究员在发言中感谢各位同学把最好年华的一部分奉献给了近代物理所,希望大家毕业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塑造充实自己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实现人生价值,回报社会,回馈母校。2019届国科大优秀毕业生刘杰在发言中感谢近代物理所、导师和家人亲友在读研期间的指导、关怀和帮助。他祝愿同学们未来无论做什么,都能保持在科研学习中获得的坚韧性情,不断前行。2017级硕士生张金花和2015级联培本科生翟耀杰代表全体在学研究生和联培本科生,感谢师兄师姐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并祝愿师兄师姐们事业有成,前程似锦!
在欢送毕业生联欢活动中,大家一起分享毕业蛋糕,欣赏精彩节目,参与互动游戏,沉浸在毕业的喜悦之中。
图1:徐瑚珊致辞
图2:赵红卫宣读《决定》
图3:毕业典礼现场
4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团工委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2018年度兰州分院优秀青年、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表彰大会。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张怀刚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表彰大会上,近代物理所毛瑞士、段敬来老师获“优秀青年”荣誉称号、科研一支部获“优秀团支部”称号,范大军、周洋、孙亚洲同学获“优秀团干部”称号,周冰倩、朱晓霞、周贺、王冠同学获“优秀团员”称号,尹凯、张金花、刘大孝同学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同时,研究生会主席程宏伟同学还获得了“中国科学院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加速器团支部获得“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近代物理所团委将继续秉承“服务科研中心工作,培养青年创新人才”的工作理念,围绕研究所科研任务和团员青年特点,以创新活动为载体,科技文化活动为抓手,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团结带领研究所青年为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创新发展努力不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为了纪念“建国、建院70周年”、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学习杨澄中先生的先进事迹,在清明节到来之际,近代物理所开展了以“感念先辈,缅怀先烈”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2018年新入所职工研究生和入党积极分子100余人参加了活动。
4月3日上午,在CSR展厅举行的纪念仪式由所党委委员张雪荧主持。新职工和研究生代表为杨澄中先生塑像敬献花篮,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平整理花篮,对先生表达崇敬和怀念。随后,袁书记作了题为“追忆感人事迹,传承科学精神——深情怀念杨澄中先生”的专题报告,从杨澄中先生的生平简介、珍闻轶事、他人评价等几个方面生动详细地介绍了先生勤奋执着、学风严谨的求学历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心系祖国、无怨无悔的心路历程,求真创新、勇攀高峰的科研征程,使活动参与人员为杨先生的事迹深受感染与鼓舞。下午,大家乘车来到位于沈家岭福寿人文园的杨澄中夫妇墓园,为杨先生和陈先生敬献花篮并祭扫墓园。
“缅怀先烈”活动在华林山烈士陵园举行。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为解放兰州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敬献花篮并鞠躬敬礼,表达了继承先烈遗志、发展科学事业的良好愿望。
图1:感念先辈,缅怀先烈
图2:祭扫杨先生和陈先生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