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青年

王志光

  
 

王志光 (Wang Zhiguang)

   

  称:研究员

  务:ADS部先进核能材料研究室主任

E-Mail:zhgwang@impcas.ac.cn

研究方向:核物理应用—重离子与材料科学

简历:
  王志光  理学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其中:1993年-1995年,2001年-2002年,2003多次赴法国国家重离子激光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工作,2003年11月与日本北海道大学开展合作研究。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现为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工作与获得的成果:
  长期从事先进核技术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并努力探索利用高能重离子辐照诱发合成特殊功能材料的新方法等。曾负责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西部之光’及联合学者项目、研究所知识创新方向性课题等。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有:
1、发展了热峰模型,提出纯金属中强电子激发能转化为靶原子位移能并引起辐照效应的可能方式,第一次将电子能损、材料物性与辐照效应联系在一起。定量解释了电子能损在纯金属中引起的缺陷产生阈值、潜径迹尺寸和离子速度效应,对元素周期表中的绝大多数金属的可能电子能损效应作了预言。进一步改进模型,对高能重离子轰击引起的金属/金属界面混合以及金属表面溅射现象进行了半定量解释。从理论上证实强电子激发可以引起原子混合,混合量由材料对电子能损的响应特性所决定等。
2、根据理论预言,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低熔点纯金属作实验材料,成功进行了难度很大的纯金属中电子能损效应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实验测定电子能损在纯金属中引起辐照效应的入射离子速度效应,并发现辐照损伤效率随辐照剂量反常增加的新现象。
3、独立提出“随机原子热跃迁过程模型”,对强电子激发能转化为靶原子运动能而引起缺陷产生与演化的模式作了较深入的描述。将电子能损、能量转移模式、缺陷产生及其演化统一于一体,定量解释了纯金属铁中电子能损引起的缺陷退火及其截面以及辐照损伤效率等。
4、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低能离子注入+高能重离子辐照”合成特殊功能材料的新方法。通过离子注入掺入需要的原子及其浓度并限定区域,高能重离子辐照引起的离子路径附近微区相变,实现定向、人为可控、纳米尺寸结构且镶嵌基体中的新型复合功能材料。该方法已用于合成碳氮化合物超硬材料和Si基光致发光材料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一些较好成果。为研制新型光电子材料、超硬材料等特殊功能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5、试验成功用于辐照损伤剖面观测的TEM断面试样制备技术,为深入开展利用高能重离子模拟研究反应堆材料的辐照损伤效应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至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二项,作国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2次,合编出版国际会议文集1部。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度)、二等奖(2001年度)、三等奖(2002年度)各一次,2004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中组部和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优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