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所在核子敲除反应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及外靶实验装置(ETF),在中高能区完成了丰中子碳同位素核子敲除反应测量,并对敲除反应提取的谱因子的束流能量依赖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相关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C上发表。 

  重离子诱导的核子敲除反应是研究远离稳定线原子核单粒子结构的主要实验手段之一,对于理解不稳定核区原子核结构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以往的敲除反应研究主要在中低能(< 100MeV/u)束流条件下开展。在中低能区,深束缚价核子敲除反应提取的谱因子远小于核结构模型计算值。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敲除反应理论是否适用于中低能区的质疑。为澄清这一质疑,需要更高能量下的测量结果进行验证。 

  HIRFL-CSR上的放射性束流线RIBLL2,是国际上极少数几台可以提供中高能放射性束流的装置之一。研究人员利用RIBLL2提供的240 MeV/u的丰中子束流14-16C轰击碳靶,通过大接收度磁谱仪ETF系统地测量了14-16C单质子、单中子及双中子敲除产物,精确提取了相关反应道的截面,并结合模型计算开展了理论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敲除反应截面的实验值与理论值比率并未显示出明显的能量依赖性,表明在广阔能量区间敲除反应提取的核谱因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敲除反应在不同能区的适用性提供了实验证据。 

  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研究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C.104.014310

    

   

  :单核子敲除截面实验值-理论值比率对同位旋不对称度的依赖关系。带误差棒数据点为本工作在中高能区(240 MeV/u)的结果。阴影区域表示中低能区(< 100MeV/u)大量结果得到的系统性。 

(放射性束物理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