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读博之路(2)
“科研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科研历程如同是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碰壁撞头更是家常便饭,但科研这条路,是我想做的,所有的挫折与困难,都在成果展现的一瞬间烟消云散,虽感到疲倦,但更多的是兴奋与骄傲,这是属于创造者的兴奋和骄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这正是对科研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但是,除了道路上的艰辛,科研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幸福感。科研没有捷径,但探索科研之美需要方法,回顾我的科研经历,写下了以下几个科研学习的小见解,希望能有所助益。
1.了解已知
阅读文献是每个研究者的必修课。文献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所研究领域有宏观的了解以及微观的掌控,实现融会贯通。在阅读文献我建议大家建立一个自己的文献库,比如EndNote、NoteExpress等软件来整理文献,它能够很好地进行文献分类,并且能在后续论文写作中事半功倍。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电子化时代不必再奋笔疾书,但是“狂记”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文献有所悟时,我们不妨记下来,可以使用随身笔记本,进行文献学习笔记管理。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研究方向上的已知。
2.探究未知
做研究,要能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找到突破,这样才能有所创新。这要求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时刻保持科研思维。在做研究时要“吾日三省吾身”,想想结果能不能发表?往哪里发?自己做的与同行做的有什么出色之处?做到心有定数,便不再迷茫。至于文章写作,不必等实验结果全部出来之后才开始提笔,我们可以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来,等做完实验,填完空文章就成形了,正所谓胸中自有沟壑。
3.注重尝试,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不同于本科时期的课程学习,科研项目中很多关键模块的工作原理是课堂上从来没有介绍过的,必须进行探索性的尝试,有时甚至需要将已有的设计推倒重来。虽然这经常让我们感到焦虑或沮丧,似乎这就是科研的常态。但这些所有的枯燥与乏味,都在成果展现的一瞬间烟消云散。“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我想,要成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大抵如此。认识到科研路上少不了枯燥乏味,但依然热爱它!
在研究所的几年里,在导师的带动下,我们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多项国际与国内会议中发表论文并进行研究成果展示,其间也获得过多项荣誉奖项。积极发表论文并参与国际会议,也进一步提升了研究团队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博士期间,也有幸应邀担任IEEE等系列期刊的审稿人,跟进学术前沿动态,为学科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