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2)-年夜饭之忆苦思甜(天水小吃呱呱)
本文作者:杨晓东
呱呱是一种天水小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天水很受欢迎,男女老少皆爱之。
呱呱是用荞面制作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复杂。荞面先用石磨磨成糁子(天水话叫疹子)。然后用水泡一夜,待泡软后,倒掉上面的水,像和面一样将糁子揉成大块面团。揉的过程就是将泡软的糁子压碎压细。然后放进清水里洗荞面团,荞面淀粉就被洗出来了。洗好的荞面淀粉沉淀后,倒掉上面的水,只留下下面的淀粉糊。
下一步就是制作荞面呱呱了。
铁锅架在柴火灶台上,用柴火烧锅,将淀粉糊倒入锅中,用木勺不停地搅动,就像馓馓饭一样,不停地搅动。随着温度升高,锅底的淀粉慢慢凝固,不停地用木勺翻搅,慢慢地就都凝固了。天水话中将锅巴,就是稍微有点烧糊了的那种东西叫呱呱,后面变成专用名词,特指荞面呱呱。
后面就越来越稠,越搅越费劲。一般是有力气的男子干这个体力活,到后来,荞面就变成浅灰色的糊状了,没有及时翻搅的地方就有点烧糊了,变成了呱呱(锅巴),粘稠的“荞面馓饭”里面夹杂着烧糊的呱呱,呱呱要黑一点硬一点,这就是呱呱的来历。没有黑硬的锅巴就不是呱呱,我们天水就叫荞凉粉。
人们经常开玩笑说馓饭要搅一百下就熟了。实际上大约20多分钟就熟了。火不宜过大,也不能太小,火候要把握好,不搅时锅里面要能冒泡且频率不同,火大了气泡会很急促,火小了,气泡会很缓慢。
熟好了的荞面呱呱,盛到面盆里冷却,就变得筋道。放置几小时后完全冷却下来,就可以切成片块,或用铲子压成碎块,利于佐料渗入。
天水一般不太习惯用芝麻酱,因为芝麻酱味太冲,会压制呱呱的天然香味,一般只用盐、麸子醋、蒜水,草果泡的水,调和面等做成调料,当然油泼辣子必不可少,拌匀即可食用。
小时候在西北农村,物资极度匮乏,食物单调,只能在集市上看到呱呱,那时候5分钱一碗,对于我们,那也太奢侈了,也拿不出那么多钱。那个年代,西北经济落后,许多家庭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看着别人吃,自己只能在旁边咽口水。
有一年春节前,农村的亲戚给父亲送了一点荞面糁子,父亲就带领我们三个小孩一起自己动手做呱呱,姐姐准备锅碗瓢盆,妹妹剥蒜打下手,而我这个“男子汉”自然是负责在锅边搅呱呱。制作过程有趣而漫长,从早上忙乎到下午,总算一切都备好了。待到年夜晚饭时,呱呱都切好了,一人一大碗,调料也备齐了。父亲还特意在锅里熟了菜油,等大家都盛好呱呱,手捧着碗,排队等待往碗里泼热油,随着“滋啦”一声,热油浇到呱呱上,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这是我印象中最好吃的呱呱。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也年纪大了,都是买来现成的呱呱,父母知道我们都爱吃呱呱,每年的年夜饭菜谱中,呱呱都是必不可少的。
呱呱不仅是美食,也是浓浓的乡愁。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