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心简介
中心简介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基础和应用研究、相应发展粒子加速器及核技术的综合型研究所。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放射性束物理、重离子核物理、强子物理、核天体物理、高离化态原子分子和团簇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重离子惯性约束核聚变能源前期研究、核化学、辐照材料研究、重离子治癌研究、辐照诱变育种、辐照生物效应研究、核辐射探测器研制、辐射环境防护、航天元器件检测、先进加速器技术研究等。所属学科分类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农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技术、核科学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航天科学技术、环境及资源科学技术等。 

近代物理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成立于2014年(以下简称“公共技务中心”)。公共技术中心的总体目标是结合研究所多学科领域优势,整合现有技术资源,集仪器设备管理、运维、研发、制造于一体,实现资源共享。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将始终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能力”为宗旨,实现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近代物理所公共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包括管理机构和实体机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所级中心用户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评审委员会、中心办公室;实体机构为公共技术中心(所级中心),所级中心包括所级公共平台、核探测器室、核电子学室、医用探测技术室。所级公共平台主要负责大型科研仪器运行维护、开放共享工作,负责的仪器平台有:320kV低能重离子综合研究平台、EBIS超低能重离子综合实验平台、原子分子动力学实验平台、材料成像分析平台、生物医学综合分析平台、环境辐射防护平台、先进光源与光电技术平台等;核探测器室、核电子学室、医用探测技术室分别负责核探测器、核电子学及医用探测器研发平台。 

目前所级中心人员共55人,其中正高级12人,副高级27人,中级以下16人。中心50岁以下人员占比83.6%,其中35岁以下人员占比14.6%,引进百人1人,中科院技术能手1人。中心有51台仪器纳入中科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仪器总价值20070.79万元。主要包括生物、医学、材料、核测量等领域的测量分析仪器,向所内外用户开放。 

公共技术中心将在研究所 “十四五”期间的定位和“一四五”中将发挥的关键技术支撑作用,保障研究所重点研究和研发工作,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提高大中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开放共享,服务科研,服务地方;提升研发能力,创新开发,拓展仪器功能,主动解决大科学工程和实验科学研究中提出的技术问题。在“十四五”期间更好地支撑研究所的各项工作,发展成为前沿基础实验研究、辐照材料、生物医学研究、大科学装置运行维护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的大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做好本所技术支撑工作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提供专业的分析测试和技术咨询等服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中心。 


关闭窗口
本网站访问量:: 陇ICP备2023003351号-1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 兰州
甘肃省兰州市南昌路509号 电话:0931-4969666 Email:atg@impcas.ac.cn邮编: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