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所承担的开放研究项目和预先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10月17日,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重大基础设施开放研究项目“非稳定核的特性研究”、“蒸发冷却技术在加速器领域应用研究”和预先研究项目“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关键技术预研”,通过了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
验收会由条件保障与财务局重大设施处处长曾钢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兰州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电工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听取了周小红研究员作的“非稳定核的特性研究”、赵红卫研究员作的“蒸发冷却技术在加速器领域应用研究”及“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关键技术预研”等项目验收总结报告。
经过讨论,专家组认为:
“非稳定核的特性研究”项目,发展了先进的实验技术,开展了“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与“新核素合成”等诸多研究课题,在国际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3篇PRL。项目不但达到了任务书的考核指标,同时也提升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开放度。
“蒸发冷却技术在加速器领域应用研究”项目,首次将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ECR离子源磁体线圈的冷却,研制成功世界上首台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高电荷态ECR离子源。现场测试表明,蒸发冷却ECR离子源较常温离子源性能优越,并为重离子RFQ加速器长时间稳定运行供束,其性能优于法国Grenoble-CEA为CERN-LHC研制的GTS高电荷态ECR离子源。项目全面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各项研究内容,离子源主要性能指标和测试结果均达到或超过任务书的考核指标。
“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关键技术预研”项目,建成了高电荷态激光离子源实验平台,产生了一系列高电荷态短脉冲金属离子束,不同种类不同电荷态离子的束流强度达到几毫安至百毫安,部分离子的束流强度和脉冲重复性高于国际上同类离子源。该激光离子源曾为两台RFQ加速器提供12C6+ 离子束,进行RFQ加速器的束流调试,离子源及其相关辅助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研制成功QWR超导腔的腔体,经实验测试,达到设计指标,满足HIAF要求,可作为HIAF超导直线注入器超导腔的技术选择。项目全面完成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各项研制内容,技术测试表明,研制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调试结果均达到任务书的考核指标,为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十二五”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前端离子源和超导直线注入器的设计和建造奠定了基础。
3个项目管理规范,财务制度比较完整,经费使用基本合理。通过3个项目的实施,稳定和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
专家组一致同意3个项目通过验收。
项目验收会现场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