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光”入选者
入选年度 |
姓名 |
项目名称 |
1997 |
李文建 |
重离子诱变品种改良及细胞辅射敏感性的分子机理研究 |
1999 |
王志光 |
用高能重离子辐照诱发合成碳氧化合物特殊功能材料 |
2000 |
李 强 |
重离子束转导基因技术革新的研究 |
2001 |
张崇宏 |
运用惰性气体离子缺陷工程合成纳米新材料 |
2002 |
周光明 |
黑色素瘤与鳞状细胞瘤辐射敏感性差异的分子机理及其研究 |
刘 杰 |
重离子径迹中纳米微针的形成和制备 | |
2003 |
党秉荣 |
FCM研究重离子对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及小鼠免疫能力的影响 |
王金川 |
便携式二维医用肿瘤组织诊断设备的研制 | |
2004 |
李文建 |
离子辐照花卉与草业育种及变异机理研究(联合学者项目) |
王潇 |
陇药对重离子辐照DNA损伤的修复及其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 |
2005 |
王志光 |
高能重离子辐照合成发射蓝紫光材料研究 |
王菊芳 |
重离子诱变技术在高效 绿色农药研发中的应用 | |
2006 |
赵卫平 |
重离子束治疗人体浅层肿瘤相关研究 |
周利斌 |
重离子束辐照诱变技术在观赏百合种球国产化中的应用 | |
袁平 |
低温超导磁铁研制 | |
2007 |
刘杰 |
应用辐照技术研制高性能的电池隔膜 |
段敬来 |
新型纳米冷阴极阵列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 | |
王燕玲 |
利用辐照技术改善绵羊肉质性状的应用研究 | |
赵永涛 |
重离子驱动的等离子体X射线诊断谱仪的研究 | |
胡正国 |
重离子深层治癌中束流监测探测器的样机研制 | |
陈若富 |
重离子深层治癌在束TOF-PET探测器单元原型研制 | |
李琛 |
投影室新型气体电子倍增读出的研制 | |
郑勇 |
缺中子过渡区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 | |
王转子 |
重离子辐射生物剂量探测器研究 | |
魏巍 |
组蛋白H2AX对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 |
曲颖 |
离子束辐照油葵选育新品种 | |
钱东斌 |
气相C60在纳秒激光场中碎裂模式的深入探索 | |
曹李刚 |
不稳定原子核集体激发性质研究 | |
张鹏鸣 |
强子物理中对偶超导模型的理论研究 | |
杨建成 |
CSRm极化束的研究 | |
冯兆庆 |
重核熔合动力学过程研究 | |
2008 |
秦芝 |
高放废液中锕系元素与裂变产物的分离与嬗变 |
金晓东 |
重离子诱变技术在药用重组蛋白生产中的应用 | |
董喜存 |
能源作物甜高粱优质新品种的诱变选育 | |
王曙阳 |
重离子束辐照阿弗曼链霉菌效价提高及中试工艺研究 | |
赵环昱 |
ECR等离子体产生EUV辐射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 |
郭玉辉 |
物理实验中的数据获取方法研究与实现 | |
冒立军 |
HIRFL-CSR空心电子束冷却效应研究 | |
黄天衡 |
中重核区质子滴线核衰变研究 | |
谢漪 |
重离子束诱导的小鼠免疫细胞DNA损伤与活性氧的关系以及抗氧化剂的辐射防护作用 | |
董金梅 |
基于PCI总线的事例生成器软件系统研发 | |
2009 |
刘阳 |
利用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珍稀蛋白—α-防御素的研究及应用 |
姚会军 |
一维巨磁阻传感器制备与性能研究 | |
张雪荧 |
深层肿瘤C离子束治疗中额外出射产物的研究 | |
曹树春 |
工业用电子加速器电能转换效率的研究 | |
袁小华 |
CSRm内靶实验装置小丸靶热交换系统研制 | |
阮芳芳 |
跨玻尔速度高电荷态离子与表面作用溅射诱发的离子能谱研究 | |
2010 |
王菊芳 |
利用重离子诱变技术推进微生物能源的深度开发 |
王振华 |
利用甘草废渣研发新型放疗增敏药-异甘草素温敏缓释凝胶 | |
莫丹 |
核孔膜在海水淡化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 |
巩莉 |
金雀异黄酮对正常组织的辐射保护作用 | |
李炳生 |
利用智能剥离技术制备氮化镓 | |
陈殿勇 |
QED次领头阶对核子及核子激发态电磁性质的修正 | |
王瑜玉 |
高电荷态离子诱发材料表面形成纳米结构的机理研究 | |
2011 |
张子民 |
新型高剂量X-Ray辐照仪研制 |
刘敬 |
重离子束辐射诱变柠檬酸生产菌菌种选育研究 | |
狄翠霞 |
胃癌新标志物的筛选及应用 | |
李湛 |
多孔石墨烯对Am(III) 和Eu(III)吸附性能的研究 | |
许慎跃 |
电子碰撞导致分子正负离子对解离过程的同位素效应研究 | |
李朋 |
治癌加速器磁滞效应研究 | |
陈金达 |
LaBr3晶体在重离子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 |
2012 |
曲颖 |
利用重离子辐射诱变油葵选育优良新品种 |
陆栋 |
重离子束辐照诱变谷氨酸生产菌菌种选育研究 | |
戴中颖 |
一种放射治疗中高效快速的三维治疗计划验证系统 | |
闫顺成 |
水分子团簇碰撞解离的机理研究 | |
张雍 |
模拟低b束团电磁场分布的慢波天线研究 | |
王世陶 |
在CSR外靶实验终端上研究轻质量区丰质子核的谱因子 | |
周鑫 |
重离子治疗包虫病前期基础研究 | |
2013 |
董喜存 |
重离子诱变选育的甜高粱早熟品种应用开发研究 |
司婧 |
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志物预测乳腺癌放疗敏感性的基础研究及应用 | |
石健 |
重离子治癌慢引出关键技术研究 | |
史春逢 |
HIAF超导二极铁励磁电源关键技术研究 | |
孙超 |
异甘草素抑制Nrf2蛋白及其肿瘤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 |
张志远 |
一种用于短寿命原子核alpha衰变测量的快脉冲采样技术研究 | |
丛岩 |
变频模式下的数字化高频相位、幅度与频率稳定系统研制 | |
胡文涛 |
空间辐射诱导的旁观者效应通过诱导肺部EMT促使肺癌发生 | |
王志军 |
强流低能重离子混合型DTL加速器的研究 | |
2014 |
周利斌 |
重离子辐照橡胶草优良种质选育研究 |
宋银 |
离子掺杂合成白光LED的研究 | |
宋张勇 |
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中的势能沉积 | |
汶伟强 |
CSRe上激光冷却重离子束动力学研究 | |
张亚鹏 |
小型宇宙线探测仪的研制 | |
李鸿岩 |
重离子辐照技术在绵羊精子保存中的应用 | |
丁楠 |
miR-181b、miR-197作为血清标志物用于甲状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的研究 | |
刘雄雄 |
金雀异黄酮在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辐照效应中差异选择性作用的机理研究 | |
关明智 |
HIAF用超导电缆力学行为的实验表征研究 | |
王斌 |
矩阵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 |
2015 |
谢漪 |
重离子束精准放射治疗宫颈癌的应用基础研究 |
周翔 |
利用甜高粱秸秆汁生产生物丁醇工艺研究 | |
徐星 |
原子质量评估方法的改进与发展 | |
何进鹏 |
淫羊藿苷抵御空间环境下骨质流失的机制研究 | |
金仕纶 |
高分辨带电粒子探测装置的研制 | |
刘星泉 |
基于HIRFL-CSR研究中能重离子碰撞中 高能质子的产生机制 | |
王洋 |
107号超重元素Bh及其同族元素羰基配合物的气相化学性质研究 | |
贺鹏博 |
重离子呼吸门控治疗技术研究与开发 | |
杜艳 |
重离子辐照选育百脉根抗旱新种质研究 | |
金钱玉 |
直接等离子体注入的模拟 与实验研究 | |
2016 |
戴中颖 |
运动肿瘤无干预精确探测方法研究 |
范芳丽 |
干法分离乏燃料中的裂变产物 | |
魏巍 |
条斑紫菜新品系的重离子诱变选育研究 | |
谭腾 |
基于HiPIMS的铜基底镀膜技术研究 | |
彭天骥 |
CIADS次临界堆自然循环研究与堆芯优化设计 | |
高永 |
CO+与He碰撞中物质波干涉效应实验研究 | |
杨华彬 |
219U的?衰变精细结构研究 | |
韩瑞 |
基于HIRFL-CSR开展高能中子在ADS关键材料中的输运行为研究 | |
王洁 |
重离子诱变选育高生物量蛋白核小球藻分子机理研究 | |
胡伟 |
重离子辐照产L-乳酸优良菌种的选育研究 | |
勾伯兴 |
HIAF上的自旋物理预研 | |
2017 |
刘新国 |
碳离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ciPlanV2.0)的研究 |
孙超 |
线粒体移植在胰腺癌精准放疗增敏作用中的研究 | |
翟鹏飞 |
快重离子在高k材料中潜径迹形成和辐照改性研究 | |
邢元明 |
核天体rp过程的模拟计算 | |
叶兵 |
器件封装材料对单粒子效应的影响研究 | |
王凯龙 |
基于塑闪-LaBr3(Ce)探测阵列研究原子核能级的寿命 | |
刘瑞媛 |
抗旱耐盐碱甜高粱的选育及抗性机理初探 | |
马圆圆 |
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技术及其在4D放疗计划中的应用研究 | |
曹石巍 |
PTA与锕系金属配合物配位机理的光谱学及理论研究 | |
黄忠魁 |
基于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的类铍高电荷态离子的双电子复合实验研究 | |
刘岩 |
金纳米簇在肿瘤放射治疗诊疗一体化中应用的临床前研究 |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713号